秦勇,男,1957年6月出生,重庆市人,研究生学历,工学博士学位,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主要研究方向:煤系矿产资源,非常规天然气地质与地球化学。
主要研究成果
1.科研项目
先后主持各类科研项目90余项,包括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20余项,近年来主要科研项目如下:
(1)深部煤层气储渗系统优化改造机理及产出效应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,批号:42130802(主持),2022-2026年。
(2)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及其产业化前景,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委托项目,批号:33550000-21-ZC0613-0150(主持),2020年。
(3)贵州省西部煤系气资源地质调查,贵州省地质勘查基金重点项目,批号:GZMC-ZG20192014-1(主持),2019-2021年。
(4)深部煤层气系统及其能量动态平衡机理研究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,批号:41530314(第二),2016-2020年。
(5)高聚能重复脉冲强冲击波煤层增渗新技术基础,国家自然科学-煤炭联合基金重点项目,批号:U1361207(主持),2014-2017年。
(6)叠置含煤层气系统描述与适应性开发方式,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,批号:2016ZX05044-02(主持),2016-2020年。
(7)含煤岩系多种气体资源综合开发模式,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专题,批号:2016ZX05066-01-04(主持),2016-2020年。
(8)琼东南盆地北部坳陷崖城组煤系烃源岩形成主控因素及分布研究,中国海洋石油集团竞争性项目,批号:C-CL-PCS-2011-003(主持),2012-2014年。
(9)煤层气储层工程与动态评价技术(二期),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,批号:2011ZX05034(主持),2011-2015年。
(10)中国近海盆地新生代煤系地层发育特征与成烃潜力,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专题,批号:2011ZX05023-01-08(主持),2011-2015年。
(11)深部煤层气成藏条件研究与试验,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专题,批号:2011ZX05033-03-02(主持),2011-2015年。
(12)深煤层注入CO2置换甲烷技术现场井组试验数值模拟,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专题,批号:2011ZX05042-03-01-02(主持),2011-2015年。
(13)煤层气储层工程与动态评价技术(一期),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,批号:2008ZX05033-03-01(主持),2008-2009年。
(14)深部煤层气富集规律及有利区块预测,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专题,批号:2008ZX05034(主持),2008-2009年。
(15)黔西-滇东煤层气成藏效应及其地质选择过程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,批号:40730422(主持),2008-2011年。
2.著作
(1)煤层气多层合采开发地质评价技术(第二),amjs澳金沙门出版社, 2020。
(2)深煤层井组注入/埋藏CO2提高煤层气采收率技术(第四),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,2019。
(3)云南省煤层气资源及开采地质条件(第一),中国矿业出版社, 2018。
(4)我国煤层气与煤炭矿业权重叠研究(第三),地质出版社, 2018。
(5)化石能源地质学导论(第一),amjs澳金沙门出版社, 2017。
(6)深部煤层气成藏效应(第二),amjs澳金沙门出版社, 2017。
(7)煤层气储层数值模拟(第二),科学出版社, 2015。
(8)煤层气成藏动力学条件及其控藏效应(第一),科学出版社, 2012。
(9)贵州省煤层气资源潜力预测与评价(第一),amjs澳金沙门出版社, 2012。
(10)我国煤层气开发利用战略研究(见:我国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利用战略研究)(第二),科学出版社, 2014。
(11)煤层气成藏能量动态平衡及其地质选择过程(第二),amjs澳金沙门出版社, 2011。
(12)河北省煤层气资源及其开发潜力评价(第二),amjs澳金沙门出版社, 2009。
(13)煤中有害元素溶出分配规律及其地球化学控制(第二),amjs澳金沙门出版社, 2009。
(14)煤层气储层与开发工程研究进展(上、下册)(第二),amjs澳金沙门出版社, 2009。
(15)煤层气勘探开发与利用技术(第二),amjs澳金沙门出版社, 2007。
(16)煤层气地质学(第二),amjs澳金沙门出版社, 2007。
(17)中国北部能源盆地构造(第五),amjs澳金沙门出版社, 2007。
(18)中国洁净煤地质研究(第二),地质出版社, 2006。
(19)金奎励教授煤岩学和有机岩石学文集(编著,第一),amjs澳金沙门出版社, 2006。
(20)能源地质学(第三),amjs澳金沙门出版社,2004。
(21)多相介质煤层气储层渗透率预测理论与方法(第二),amjs澳金沙门出版社, 2003。
(22)沉积有机质二次生烃理论与应用(第一),地质出版社,2002。
(23)煤层气项目经济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(第二),amjs澳金沙门出版社, 2001。
(24)陆相盆地煤层气地质——以准噶尔、吐哈盆地为例(第三),amjs澳金沙门出版社, 2001。
(25)中国煤层气资源(第二),amjs澳金沙门出版社, 1999。
(26)中国煤层气资源图(1:200万)(第二),中国地图出版社, 1999。
(27)山西南部煤化作用及其古地热系统——兼论煤化作用的控气地质机理(第一),地质出版社, 1998。
(28)变形煤的结构演化机理及其地质意义(第二),amjs澳金沙门出版社, 1998。
(29)山西南部煤层气地质(第二),amjs澳金沙门出版社, 1998。
(30)中国煤岩学(第六),amjs澳金沙门出版社, 1997。
煤层甲烷储层评价与生产技术(编译,第一),amjs澳金沙门出版社, 1996。
(31)碳酸盐岩油气生成理论与实践(第七),石油工业出版社, 1996。
(32)碳酸盐岩有机岩石学(第二),科学出版社, 1995。
(33)中国高煤级煤的显微岩石学特征及结构演化(独著),amjs澳金沙门出版社, 1994。
3.论文(不注明作者顺序的均为独著或第一作者)
发表刊物论文700余篇,其中SCI论文200余篇。近五年代表性论文包括:
(1)煤系气聚集系统与开发地质研究进展及战略思考. 煤炭学报, 2021, 46(8): 2387-2399.独著。
(2)Differential graphitization of organic matter in coal: Some new understandings from reflectance evolution of meta–anthracite macerals.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, 2021, 240: 103747.通讯作者。
(3)HRTEM observation of morphological and structural evolution of aromatic fringes during the transition from coal to graphite. Carbon, 2021, 10.2139/ssrn.3927040. 通讯作者。
(4)A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gas flow behavior in two-layered coal seams considering interlayer interference and heterogeneity.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, 2021, 31(4): 10.3969/j.issn.2095-2686.2021.04.015.通讯作者。
(5)Pore structure, adsorptivity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high-volatile bituminous coal rich in inertinite. Fuel, 2021, 293: 120418. 通讯作者。
(6)基于排采初期生产特征的煤层气合采地质条件分析. 煤炭学报, 2020, 45(1): 241-257.第一作者。
(7)煤系气开采模式探索及先导工程示范. 煤炭学报, 2020, 45(7): 2513-2522.第一作者。
(8)Ion composition of produced water from coalbed methane wells in western Guizhou, China, and associated productivity response. Fuel, 2020, 265: 116939. 通讯作者。
(9)Differences in CH4 and C2H6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s from open and closed pores in coal: Implications for understanding the two-stage δ13C shift during canister desorption.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, 2020, 230: 103586. 通讯作者。
(10)Cycl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key strata in cbm systems controlled by sequence stratigraphy―an example from the Gujiao Block. Acta Geologica Sinica (English Edition), 2020, 94(2): 444–455. 通讯作者。
(11)苏拉特盆地煤系气高产地质原因及启示. 石油学报, 2019, 40(10): 1147-1157. 第一作者。
(12)煤炭地下气化中的地质问题. 煤炭学报, 2019, 44(8): 2516-2530. 第一作者。
(13)Influence of lamprophyre sills on coal metamorphism, coalbed gas composition and coalbed gas occurrence in the Tongxin Minefield, Datong Coalfield, China.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, 2019, 217: 103283. 通讯作者。
(14)Porosity changes in bituminous and anthracite coal with ultrasonic treatment. Fuel, 2019, 255: 11573. 通讯作者。
(15)Differences in desorption rate and composition of desorbed gases between undeformed and mylonitic coals in the Zhina Coalfield, Southwest China. Fuel, 2019, 239: 905-916. 通讯作者。
(16)Compositional shift of residual gas during desorption from anthracite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. Fuel, 2019, 250: 65-78. 通讯作者。
(17)Physical experiments of CBM coproduction: A case study in Laochang district, Yunnan province, China. Fuel, 2019, 239: 964-981. 通讯作者。
(18)煤系气合采地质技术前缘性探索. 煤炭学报, 2018, 43(6): 1504-1516. 第一作者。
(19)Resources and geology of coalbed methane in China: a review. 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, 2018, 60(5-6): 777-812. 第一作者。
(20)Influence of stress and formation water properties on velocity sensitivity of lignite reservoir using simulation experiment. Fuel, 2018, 224: 579-590. 通讯作者。
(21)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agglomeration of coal fines in suspensions: Inspiration for controlling fines in coal reservoirs. Fuel, 2018, 211: 110–120. 通讯作者。
(22)Simulation of the crack development in coal without confining stress under ultrasonic wave treatment. Fuel, 2017, 205: 222-231. 通讯作者。
(23)Control of coal facies to adsorption-desorption divergence of coals: A case from the Xiqu Drainage Area, Gujiao CBM Block, North China.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, 2017, 171: 169–184.通讯作者。
(24)深部煤层气基本地质问题. 石油学报, 2016, 37(1): 125-136. 第一作者。
(25)叠置含气系统共采兼容性——煤系“三气”及深部煤层气开采中的共性地质问题. 煤炭学报, 2016, 41(1): 14-23. 第一作者。
4.其他
(1)授权美国发明专利:杨慧, 李阳, 酆格非, 秦勇,等。Method for optimizing sensor network node location in geological CO2 storage area,US10808502.B2,2020.10.20。
(2)授权中国发明专利:杨兆彪, 秦勇, 张争光, 等。一种多煤层气井产出贡献率测试分级装置。授权号ZL201710633117.7,2020.08.04。
(3)授权中国发明专利:杨慧, 吴萌萌, 秦勇, 等。一种CO2地质封存区域的传感网络节点定位优化方法,授权号ZL201710250916.6,2020.04.24。
(4)授权中国发明专利:鞠玮,孙维凤,秦勇,等。一种致密油储层层理缝定量预测方法,授权号ZL201711054408.7,2020.01.10。
(5)授权中国发明专利:鞠玮,孙维凤,秦勇,等。一种致密油储层层理缝有效性的评价方法,授权号ZL201711054961.0,2020.03.31。
(6)授权中国发明专利:鞠玮,吴财芳,秦勇,等。一种煤系复合储层压裂物理模拟试件制备方法. 中国发明专利,专利号:ZL201910265365.X,2020.03.10。
(7)授权中国发明专利:鞠玮,刘博,秦勇,等。一种煤储层压裂液滞留自吸检测装置与方法,专利号:ZL201910211052.6,2020.12.25。
(8)授权中国发明专利:秦勇,张争光,杨兆彪,等。一体式多类型气藏产层气水贡献率测量装置. 授权号ZL201710630677.7,2019.07.19。
(9)授权中国发明专利:申建, 李叶朋, 秦勇, 等。急式冷热交替煤层气储层改造模拟装置,授权号ZL201710264177.6,2019.07.09。
(10)授权中国发明专利:秦勇,师庆民,申建,等。超声波促进气体渗流的实验装置,授权号ZL201510195877.5,2017.08.30。
(11)授权中国发明专利:师庆民,秦勇,申建,等。超声波加载下煤粉产生、运移规律的实验装置,授权号ZL201510193934.6, 2017.09.26。
(12)授权中国发明专利:陈玉民,张军营,秦勇,等. 一种焦炉煤气协同制氢固碳的蒸汽重整装置及方法,授权号ZL201510583854.1,2017.03.22。
(13)授权中国发明专利:秦勇,师庆民,杨兆彪,等。一种超声波加载下渗流、解吸实验两用夹持器,授权号ZL201510195859.7,2015.04.22。
(14)授权中国发明专利:杨慧,秦勇,酆格斐,等。复杂空气环境下二氧化碳浓度远程实时监测装置及方法,授权号201110177499.x,2015.05.20。
(15)授权中国发明专利:杨慧,秦勇,酆格斐,等。基于无线传感网的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实时监测系统及方法,授权号ZL2012104040028,2014.12.10。
(16)授权中国发明专利:杨慧,慈惠,秦勇,等. 一种温室环境远程无线实时监测系统,授权号ZL 2011104040032,2014.06.18。
(17)授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:秦勇,韦重韬,杨永国,等. 煤层气储层开发动态评价软件系统V1.0,登记号2015SR193290,证书号1080376,授权日2015.10.09。
(18)授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:韦重韬,秦勇,杨永国,等. 煤层气储层开发动态评价数据库系统V1.0,登记号2013SR004797,证书号0510559,授权日2015.10.09。
(19)授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:周荣福,秦勇,韦重韬,等. 高煤阶煤煤层气田生产动态评价软件V1.0,登记号2011SR016349,证书号0280023,授权日2011.03.30。
(20)授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:韦重韬,杨永国,秦勇,等. 煤层气产储层模拟器软件(CUMTCBMRS1.0),登记号2009SR051493,证书号0178492,授权日2009.11.05。
(21)授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:韦重韬,秦勇,满磊,等. 煤层气地质演化史数值模拟软件(CBMHS)V1.0, 登记号2006SR018157,证书号065823,授权日2006.12.29。
获奖及荣誉称号
(1)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:煤层气储层开发地质动态评价关键技术与探测装备,排名第一,2017-J-25202-2-03-R01,2017。
(2)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:中国中高煤阶煤层气地质理论、关键技术与工业化应用,排名第七,2011-J-210-2-06-R07,2011。
(3)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:煤矿区煤层气立体抽采关键技术与产业化示范,排名第七,2011-J-238-2-02-R07,2011。
(4)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:高煤级煤物质结构演化及其地球化学机理,排名第一,证书编号2002-023,2002.
(5)中国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:叠置煤层气系统合采开发兼容性与关键地质技术,排名第一,证书待发,2021.
(6)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:煤层气储层开发地质动态评价关键技术与探测装备,证书编号2016-103-R01,排名第一,2016.
(7)中国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:中国煤层气资源评价,排名第二,证书编号99-1-02-02,1999.
(8)中国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:中厚低透气性高瓦斯煤层可控冲击波增透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,排名第三,证书编号2020-122-R03,2020.
(9)中国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:中国煤岩学,排名第六,证书编号99-1-09-06,1999.
(10)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:中国煤层气成藏机制及勘探开发技术研究,排名第六,2010JBR0379-1-06,2010.
(11)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:煤层气能量动态平衡系统及其控藏效应,排名第一,证书编号2014-083,2014.
(12)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:煤中有害微量元素迁移分配行为及其环境效应,排名第一,证书编号2008-072,2008.
(13)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:构造煤结构演化动力学机制及其地质意义,排名第二,证书编号2007-081,2007.
(14)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:贵州省龙潭组叠置含气系统煤层气地面开发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,排名第二,证书编号2019J-2-7-R2,1999.
(15)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:中国洁净煤地质研究,排名第二,2005-219-R02,2005.
(16)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:首批国家煤炭规划矿区资源评价,排名第四,证书编号KJ2011 -2-45-R4,2011.
(17)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:渤海湾及外围深层烃源岩成烃演化与二次生烃,排名第一,证书编号3-179-1,2002.
(18)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:泥炭软褐煤显微岩石学及早期异常煤化作用,排名第一,证书编号96-444,1996.
(19)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:贵州省煤层气资源潜力评价与开发工艺优化关键技术,排名第二,2016.
(20)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:河北省煤层气资源及其开发潜力评价,排名第二,2011.
(21)中国石油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:海相碳酸盐岩显微组分特征、成因及与油气生成的关系,排名第二,1996.
(22)国家能源科技进步三等奖:首批煤炭国家规划矿区资源评价,排名第四,2010.
(23)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:贵州省化工煤资源地质评价,排名第四,2007-J-3-59-4,2007.
(24)第九届中国图书奖(国家级综合图书奖):中国高煤级煤的显微岩石学特征及结构演化,独立获得,1996。
(25)全国探明储量优秀报告二等奖:沁水煤层气田潘庄东区、西区二叠系山西组3煤新增煤层气探明储量报告,排名第五,国土资源部,2012。
(26)中国科协第三届全国百篇优秀科技论文, 2018.10. (秦勇, 申建, 沈玉林. 叠置含气系统共采兼容性-煤系三气及深部煤层气开采中的共性地质问题. 煤炭学报, 2016, 41(1): 14-23.)
(27)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导师奖:煤中有害元素溶出分配的地球化学控制(博士生王文峰),教育部,2010。
(28)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,国务院,2020。
(29)全国优秀野外科技工作者,科技部,2009。
(30)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,江苏省人民政府,2004。
(31)教育部跨世纪学术带头人,教育部,1998。
(32)国家“百千万人才工程”煤炭系统专业技术拔尖人才,国家煤炭工业局,1998。
(33)江苏省高校跨世纪学术带头人,江苏省教育厅,1998。
联系方式
电子邮箱:yongqin@cumt.edu.cn
手机:13951353093